嘉義創業誌002 - 樂豆職人豆漿陳柏年:『審慎地評估創業的各種條件,活下去是基本門檻』

午後來到位於興業西路上「榮町市場」準備與店主見面。推開榮町市場的大門,一位留著豪邁落腮鬍的年輕人,放下手上正在鼓搗的工作喜孜孜地迎來,原來這位是「樂豆職人豆漿」創辦人,陳柏年/BOBO。同時接受嘉義創業誌訪問的還有榮町市場總監,蔡泳瀠小姐。
店主柏年是個憨直的人,筆者劈頭的問題是:「為什麼會選擇豆漿創業呢?」,柏年露出那無害的微笑,欲言又止地,然後吐出了幾個思考中的狀聲詞,再緩緩開口:「你們要不要先喝一口豆漿試試看?」。然後就帥氣地去鼓搗那令我們滿心期待的豆漿了。
只有笨蛋般的堅持,才能享受單純的感動
第一次喝到樂豆豆漿,入口是舒服順口的,咕嚕一聲後,濃濃豆香竟就這樣在味蕾中顯現,文雅點的說法是:充滿豆香的尾韻,嘎然而生。最特別的是這口豆漿裡,透過舌尖很明顯感受到豆沙的綿密口感。在對豆漿一連的讚嘆後,柏年才悠悠說起他與豆漿的感情:記得小時候的豆漿,味道都是特濃郁的,不僅有黃豆的原味,還有熬煮時那說不出的焦香味。
對柏年而言這不僅是孩提時的記憶,豆漿,更代表台灣這片辛勤富饒土地的味道。長大之後似乎再也找不到這款令人懷念的滋味,四處買來的豆漿喝起來總覺得特別水,不能說被騙但就是不一樣!也因此有了自己做的念頭。
樂豆,來自「Love Bean」的諧音,因為友人說有取「樂」的生意都不錯(笑),柏年說,另一個用意是希望喝了豆漿能讓人感到快樂。「只有笨蛋般的堅持,才能享受單純的感動。」是柏年自許的品牌語,只因為自己特別堅持那種費時費工地製作過程,在外人看來這種堅持似乎有些愚昧,卻也因這股執著,讓柏年能在客人第一次喝下豆漿後,眼睛發光問著對方:「是不是很不一樣?」
爾後我才瞭解原來這句話的意思是:為了這口的純粹,老闆選擇做了個堅持的笨蛋。
豆漿製程其實不難,將黃豆泡水後待豆子膨脹,使用機器榨出汁,隨後加熱煮滾即是成品。因為科技的發達與人工調味劑的問世,讓大多店家可以半自動化的方式,費時兩至三小時,就可產出一整天需要的產量。
反觀樂豆豆漿,因為堅持每個環節的手作,因此需要八至十小時才能產出一般店家的三分之一。柏年回憶起初創業的時候,天天都待在廚房想著要怎麼做才能煮出豆漿的原汁原味,除了白豆漿也開發了黑豆漿,並且為了有些孩童喝了豆漿會有腸胃不適感,因此選擇先將黃豆去殼,同時還能除去一些豆腥味。店主希望從保留營養方面多著墨,提供消費者他們真正需要的手工豆漿。
說起豆漿,那位憨厚的年輕人突然變身雙眼發光的超級職人,原來台灣的豆漿比許多國家都來得便宜許多,主因是台灣早期的豆漿是由廉價的基改黃豆製成,也因此間接影響台灣對於豆漿的價格定位。反觀日本卻截然不同,從原料及進口作限制管控,政府更大力鼓吹地產地銷的認同感,相較之下台灣的豆漿生態可謂是無規範狀態,這也是近年來基改與否的議題會逐漸被重視。但令人遺憾的是在台灣的黃豆種植產業,因為出品質量不均其實有近三分之一產量是無法拿來做豆漿,可卻能做成其他豆製品,更讓許多大廠紛紛選擇進口原料,因種種的時空條件最後讓台灣的豆漿失去了本色;漸漸成了便宜的飲品而已。
樂豆豆漿幾年前加入了榮町市場的在地市集計畫,因緣際會下讓對於台灣土地有熱愛的兩人結緣,同時因為蔡泳瀠有著通路托展及海外營運的強大經驗,當職人遇上經理人,漸漸從相知延伸至互補的相惜,互相找到事業上下一階段的拼圖。
對於柏年及泳瀠而言,目前的樂豆豆漿和榮町市場並非停滯,而是蹲下準備再次跳起,蔡泳瀠表示,他們正積極與超商通路接洽,近期會在超商看見「樂豆職人豆漿」的全面上架,這樣的策略是希望讓雙方都可以在合作中找到定位。對柏年來說,他需要更多的不僅是創業熱情,還有更多財務管理及成本管控的訓練,而對泳瀠來說,她也需要時間去拓展豆漿市場,以及市場對在地產品的雙向溝通。蔡泳瀠常說,日本人堅持選用北海道紅豆,即使產量不高卻優先為本地人使用;但反觀台灣呢?過度操作CP值,凡事以最低價格作絕對標準,對長期發展而言是好事嗎?
縮短碳足跡,支持地產地銷
因為這樣的緣分,讓這對心中互相有期待的夥伴,漸漸在對方的身影中找到了答案。我想這是創業過程中最妙不可言的部分了。蔡泳瀠說,第一階段希望透過主流通路讓市場了解基改與否的重要性,其次是透過故事行銷去教育台灣消費者地產地銷的概念,不僅是提升台灣農產的質量,更重要的是縮短碳足跡,增加土地與人的連結。蔡泳瀠曾在國外發展台灣動畫產業;出版藝術文化書籍;甚至擔任經濟藝術的腳色,她重視的並非鋪天蓋地的推廣,而是產品本身的競爭力。她說產品要爆紅並非難事,只要在對的地方發出對的聲音,但產品不能隨意被同性產品比下去。況且,豆漿市場目前的代表品牌不多,小眾品牌更稀少,這就代表市場還有許多空間可供他們好好放手一搏。
兩位夥伴都清楚,進入超商通路即意味著賺不到錢,同時更需要在製程上做出修正。例如在大型通路的抽傭等條件下,須更嚴格掌握金流與倉儲狀態,收款票期與壓艙條件是小眾品牌難打入主流通路的主因,所以要朝融資端努力,以便為初生品牌爭取到最極限的時空,另外進入主流通路也代表產量提升,因此柏年的工作就是在不改變味道的前提下,導入半自動化製程,雖然主流通路會以平民消費力為依據,但樂豆從一開始就下決心:我們會比誰都更在乎品質,直到市場和我們一樣在乎。
對兩位夥伴而言「創業」這件事情最大的收穫,就是遇見彼此並在對方身上找到事業的下一步,過去蔡泳瀠從事的是藝術經紀,發掘出藝術的最大價值,如今她可以將「人」當作「藝術品」,從中找到最合襯的定位和市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笑)。
創業是潮流嗎?聽聽學長怎麼說
店主柏年建議,創業要先定義好目標,到底想要做什麼?沒有人一開始什麼都會,千萬別隨意蹦出想法就急著實現,找顧問或關係人諮詢一下,也許自己的那點靈光根本算不上創意。
蔡泳瀠則建議想投入創業的人,先嚴格審視自己的資金夠不夠、信用好不好。不管有沒有才華你必須承認,錢就是事業體的命脈,沒了命脈的事業就像沒有後援的軍隊,再多的強悍也敵不過餓死的命。其次則是態度,創業畢竟不是體驗營,當你開始創業就意味著你失去了休息的權利,也意味著你必須將感情拋開,很多摯友創業的結果都不甚好,因為大家不敢去檢視彼此的進度甚至不敢指出錯誤,最後問題一次性大爆發也只剩下拆夥這條路。
攝影/編寫 黃昭翰 與談/採訪 陳香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