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創業誌 好店專訪

SHOP INTERVIEW.


嘉義創業誌018 - 創辦人陳勝泉。茶月手作り豆腐屋 『 創業沒有邊做邊學的本錢,基本功必須打穩』

2020-08-03 | 黃昭翰/ BOB HUANG/ 專員 | 3516

嘉義創業誌018 - 創辦人陳勝泉。茶月手作り豆腐屋 『 創業沒有邊做邊學的本錢,基本功必須打穩』

三代豆腐祖孫情

這是一個扁擔挑起祖孫三代豆腐情的故事,六十年前的每一天,有位阿嬤在每天剛黎明時,挑著扁擔裝滿剛做好熱騰騰的豆腐,踩在嘉義縣布袋鎮內田村的鄉間小路上,趕著去市集販售這一塊塊手工豆腐。這就是茶月商行創辦人陳勝泉的阿嬤。

陳勝泉的父親與阿嬤都是做豆腐維生,至今傳承已是第三代,在父親20多歲跟母親結婚時就開店做豆腐,手工豆腐一直是重勞力的辛苦行業,半夜就要摸黑早起做豆腐,才能趕得上早市販售,當時候的保存設備並不發達,手工的量不能做多,就是剛好維持生計,但真的很辛苦,於是父親之後就去開貿易公司,直到20年前陳勝泉先生接觸到日式工法,喚起他小時候在豆腐渣遍布的環境長大的熟悉感,以前天天看外婆做豆腐,四歲跟著母親拉扁擔去廟口叫賣,所以石磨、棧板對他而言是再熟悉不過的物件了;於是決定跟著二弟一起邁入豆製品的創業裡。

手工豆腐創業大冒險;開始了!

20年前投入豆製品的行業裡,除了辛苦還是辛苦,陳勝泉先生說:因為自己沒有高學歷,更沒想過要做公務員,所以基本能賺錢的行業都去嘗試,甚至也開過KTV,直到20年前在台中的裕毛屋接觸日式工法,除了對手工豆腐的熟悉感之外,也認為這是一個有未來性的產業,於是決定一頭栽進非基改豆腐的世界裡。可惜當時消費者只想要便宜,並沒有健康與食安的觀念。

歷經六年的堅持開始轉虧為盈!

初期並沒有申請商行,認為這產品也不適合在市場賣,就在一個小攤位上,用著日本傳來的機器,從純手工到如今的半手工。製程慢慢改良,但堅持不添加消泡劑或防腐劑。茶月商行在民國89年登記,茶月手作豆腐屋在民國91年正式進入新光三越台南新天地,隨後於高雄各大百貨公司經營專櫃品牌,前期都是虧損居多,直到十年前開始出現轉機,台灣食品業面臨的時代的考驗,因為幾次食安事件讓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與健康的訴求日趨盛行,同時更期望能在商品中找到過去傳統的純樸,剛好符合我們一甲子豆腐世家,純粹手作的核心價值,也開始隨著通路拓寬,轉虧為盈。

現在的工廠也是在那時候,開始導入企業化的規劃,不僅要讓產品更多元,也要符合手作豆腐的溫度感,於是開始在後湖工業區落地生根。

老闆陳勝泉給即將創業青年的建議:

現在公部門的創業輔導政策很充足,也讓創業門檻降低,但我必須強調年輕人要出來創業是很好,除了熱情和追逐夢想之外,一定在各方面都要做足功課,從產品、財務、銷售等各個面向都要盡心盡力作準備,如果還沒準備好就多磨幾年沒關係,創業真的沒有邊做邊學的本錢,就算是跟別人借錢也都要還的,所以創業最根本的就是基本功一定要打好。

  • 茶月食品有限公司
  • 地址:嘉義市東區保順路327號
  • 電話:05-2761-518
  • 時間:早上09:00 - 下午17:00
  • 臉書搜尋:茶月手作リ豆腐屋


攝影/編寫 黃昭翰  與談/採訪 陳香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