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創業誌010 - 店主鄭棋維。義興醬園『 比經營賺錢更重要的事;把家族凝聚在一起 』

關於嘉義下一個百年傳承的起點
沿著嘉義市文化路走著,順著導航的提示進入蜿蜒的巷道中,這天陽光極美讓人心情舒爽,眼前的視野也從小徑轉為寬闊,「義興醬園」廠區就在我們的眼前,這就是今天嘉義創業誌團隊要踩點交流的店家:義興醬園。資料滿滿記錄著義興醬園這座嘉義唯一手作醬油觀光工廠,剛入園區後一位陽光爽朗的年輕人,滿臉精神地向我們小跑步迎來,這位就是今天的男主角,義興醬園第三代店主:鄭棋維先生。
經營超過一甲子的義興醬油,自民國38年開始由第一代創辦人鄭崑山先生創立,當時是鄭爺爺搬到嘉義後拿著親戚做的醬油、醬菜,靠著一根扁擔叫賣開始。之後開始和親戚學習如何製作純手工的醬油,直到民國52年才正式註冊登記醬油商號「義興號」,從此打下了義興醬油飄香一甲子的底蘊。
民國68年義興號醬油開始第二代的接手,也就是鄭棋維先生的父親,當時因義興號醬油已稍具規模,主要作代工或是半成品交貨為主,所以鄭爸爸是以推廣業務為主,尤其當時候算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在這段時間業務的喝酒文化很重,比醬油的品管工作來得更重要,店主鄭棋維回想說著:「當時其實管不了品質還是價格,長輩都說喝得多就自然賺得多,那就是當時的文化」。
一通電話開啟第三代的接班路
店主鄭棋維笑著說,當年他當兵的時候想說,退伍後要好好北上闖一闖,拚個成績賺點錢,甚至還向同梯買套西裝,期待退伍後北上的築夢之旅,但萬萬沒想到退伍第一天就接到父親從家裡打來的電話:該回家幫忙了。
就是這麼一句話,改變了店主鄭棋維的計畫,也改變了義興號醬油的發展。
和我們想得不太一樣,店主鄭棋維在接班的過程中,並非從頭學起的,原來不論是鄭棋維或是鄭爸爸,從小就是在醬油工廠中長大,每天穿梭在親戚長輩間,看著大家洗麴下甕曬太陽,所以製作醬油這件事情並不陌生,民國93年,鄭棋維先生正式脫下軍裝返鄉接班了。
接班後沒多久,台灣開始爆發食安問題,也是義興醬油的轉捩點,因為市場開始重視原料及製程。店主鄭棋維說以前做醬油沒有什麼標準流程,所有工序都是講經驗,像職人那樣從黑豆開始到清洗、蒸煮、制麴、洗麴、入缸發酵等,真的只能靠長輩每天的巡視,並非說這塊無法制定標準流程,而是麴這原料看的是溫度和濕度,若能收集前輩的經驗整理出標準流程的話,就有機會在製程上更有效的改良,也能針對部分環節導入硬體設備節省人力及成本,例如說早期裝瓶的時候,四個人四個小時才能手工裝瓶完成,但使用設備之後只需要兩個人四十分鐘就完成,製程上透明清晰而且衛生品質更有保障呀!
只要不亂作,這個家就一定不會散掉
返鄉接班十年後,鄭棋維先生開始著手工廠的軟硬體改善,期望這座飄香數十年的工廠能更符合現今的法規要求,同時也要打破一般市場對傳統醬油釀造場的想像。老闆說考慮到改善需要投入資金,所以前期是靠自己賺錢存錢再轉投入設備中,因為沒和公司借錢更沒和長輩伸手,所以長輩就比較不會講話,公司的財務掌握在鄭爺爺手中,只要不虧錢的話鄭爺爺就是默默地關注著孫子的想法,做得不好就會被念,但作出預期外的成績也不太會多讚美。
家族事業的堅持;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凝聚一家人
從鄭棋維先生有記憶開始,小時候就是在醬油工廠中穿梭來回,看著長輩製作醬油,他認為家族企業接班有問題都是因為有跨不過去的坎,雖然親兄弟要明算帳,但義興醬園的一家人彼此都深知以和為貴的重要性,鄭棋維先生說:「家人之間要是太計較,糾紛自然就會多。」或許是從小耳濡目染的關係,所以在經營分工及接班上並無太大落差,也就沒有隔代接班的問題了。
順應潮流強化品牌競爭力
因為食安與衛生意識的抬頭,鄭棋維先生也積極在接班初期取得工廠執照和相關認證,還記得有一次市府公務車、建管科、稽查、衛生局、便衣什麼的通通都跑來了,看了一下沒說什麼又走了,那次經驗讓鄭棋維明白一定要把硬體的問題都解決!一個經營數十年的家族產業可不能因為這些條規的事情讓累積毀於一旦。
早期的業務模式都是以代工或是成交半成品為主,其實以前嘉義作手工醬油的工廠有百來間,只是這種模式的利潤並不好,加上後期很多廠家打不過化學醬油的低價策略而相繼關門,他們與廠家都是月結單,有時候三個月有時候四個月,早期做生意講的是信用對於財務收支的觀念沒很嚴謹,即使廠家關門抽單了也只能自己吸收。綜觀許多情勢,才讓鄭棋維先生決定要結合傳統的工序及軟硬體的搭配,轉型發展成自有品牌並重新開拓市場,同時將「義興號」更名為「義興醬園」。
新世代要走自己的路
鄭棋維先生很坦白地表示,會花這麼多心力讓老產業品牌化是希望能看見義興醬園成為百年老店,距離百年老店的目標還有四十年,雖然目前不知道第四代由誰接手但如果能將工廠品牌做出來,不只下一代會更有意願也更容易接手,自營品牌的經營和利潤也會極大化,不然代工的風險真的太大,要嘛怕廠家撐不住跑單;要嘛怕出了問題全部怪回來上游廠商,利潤不夠多但風險相對大許多,還不如花點時間好好經營屬於自己的醬油品牌。其次這幾年也開始導入網路銷售,在網路市場中消費者都是中立的,是不是老牌子似乎對於消費者的影響很有限,網路重視故事性和產品的真實,除了老牌子的基礎之外我們還是得認真走出屬於新世代的路。
善用網路資訊,關鍵自己得做足功課解決問題
目前義興醬園由鄭棋維先生負責品管製程及業務的洽談,小他兩歲的妹妹則在公司裡擔任公關和網路媒體的工作,當初接班開始或多或少會有酸言酸語,但鄭棋維先生並不在乎僅將這些好的壞的都當成磨練,而在實務上就是靠自己的經驗學習,遇到障礙就去思考問題,同時善用網路去收集資料研究,例如檢測產品良率、導入便利的硬體、提供員工的效能與產量等等的,因為有前輩的經驗加上新一代的網絡思維,義興醬園能繼續佇立在手作醬油的市場中,年年成長的原因自然不言而喻了。
最後義興醬園第三代接班人鄭棋維先生也要與所有創業人分享:
千萬不要為了當老闆而當老闆,那都是好高騖遠的表象,花個三年四個月的好好當學徒,去了解你想進入的產業,若能兼顧興趣與賺錢自然是長久之路,兩者缺一不可。雖然還是鼓勵大家要勇敢投入創業但不管能不能順利賺到錢,一定都是一條辛苦的路,而且單身的人要創業是容易的,一人飽;全家飽嘛。若是成家之後再來創業那最好你要有超過九成的信心再投入,不然機會成本會高很多很多喔。無論在哪個行業,不管是工程師或是廚師,一定要夠精夠厲害,自然就有口碑也能吃到「光榮感」。
- 義興醬園-義興朝日醬油
- 地址:嘉義市許厝庄仔26-7號
- 電話:05-232-1268
- 時間:上午08:00 – 下午18:00
- 臉書搜尋:義興醬園-義興朝日醬油
攝影/編寫 黃昭翰 與談/採訪 陳香縈